黄山瘫内代理记账有限公司

一覽( 微信公眾號:yilanshequ )

打開微信掃一掃,即可直接關注

當前所在位置:職業的力量首頁 > 高端訪談 > 訪談正文

湯圓里的美麗人生

鄭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澤民

2012-07-24 閱讀(134387)| 評論(0)

編者導語:

他50歲才開始創業,遭到全家人反對,在此之前,他是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,事業蓬勃。他僅僅花了10年時間,將自己的企業打造成行業龍頭,他說:我沒有什么遺憾,只有欣慰。他是第一顆速凍湯圓的發明者、中國速凍食品的開創者陳澤民,他掌舵的“三全食品”,在各個商超的速凍專柜里都有蹤影。

 

“三全凌湯圓,味美香甜甜。” 多年來這段廣告頻繁的出現在各個電視頻道,這個牌子也逐漸變得家喻戶曉。

 

但其實,這家企業的歷史并不長,其創始人陳澤民五十歲開始創業。從1990年第一顆速凍湯圓誕生到現在年銷售額超過19億元;從只有單一的速凍湯圓的小廠,到現在擁有四百種產品,僅用21年的時間。

  

這可能只是剛剛開始,陳澤民說,三全要做百年老店。

  

了解陳澤民的人都知道,他的成功絕非偶然。得益于前五十年的積累,也更決定于陳澤民敢做敢為的性格。

 

 

人物檔案

 

陳澤民,出生于1943年1月,重慶江津人,大學學歷,F任三全集團董事長,三全食品創始人。第十屆、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。

  

初中時,陳澤民學會了理發。做過泥瓦工、裝卸工,勞動中培養技能。高中時,利用理發推子的使用原理,幫農民制作了一臺收割機模型。

  

他還是無線電愛好者。從礦石收音機到真空管收音機,再到后來的半導體收音機和電視機、錄音機、錄像機,他都能組裝和維修。
    
 
  

1965年,陳澤民從醫學院畢業,主動要求到四川工作。在工作中也搞了不少發明創造,被評選為“科技標兵”。

  

1979年,調回鄭州市第五人民醫院工作

  

1984年,被調到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當副院長。

  

1989年,辦起“三全冷飲部”,經營軟質冰淇淋。

  

1990年,做出中國第一顆速凍湯圓,并先后申請了速凍湯圓生產發明專利和外形包裝專利。

  

1992年,創立鄭州三全食品廠

  

1998年12月,改制鄭州三全食品廠設立了鄭州三全食品有限公司

  

2001年,變更鄭州三全食品有限公司整體為鄭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,任公司董事長

  

2009年,辭任三全食品董事長,仍擔任三全集團董事長。

 

天命創業 
 
  

五十歲,應該是守業的時候,大多數人不會在這個歲數開始再打拼。在知天命的年齡創業,這可能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。陳澤民偏偏就是這樣。

  

在創業前,陳澤民是鄭州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,家庭幸福、事業蓬勃,擁有一個五十歲男人應該擁有的一切。

  

但是他卻覺得這樣的日子很不充實,時間被浪費了。雖然是一家三甲醫院的副院長,一個月僅一百多元的工資不能夠給家人更好的生活。

  

時代造就英雄,1989年,剛好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大潮,他萌生了下海的念頭。身邊一批做生意的朋友逐漸富了起來。于是,陳澤民毅然放棄已有的地位和榮譽——下海經商。

  

陳澤民絕對算是白手起家,他的第一筆創業資金一萬五千塊錢是向鄰居借來的。他用一萬二千塊錢買了個冰淇淋機,另三千塊錢作為買原料的流動資金,在商場租了一個柜臺,成立了一個冷飲部,叫“三全冷飲部”。之所以叫三全,是為了感謝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。

  

由于肯動腦筋,積極創新,三個月就把借款還了。然后,陳澤民就開始擴大再生產搞批發。場面紅火,為了進到貨,很多人半夜就來排隊。

  

后來他又發現在上海有一種冷狗牌夾心冰淇淋很暢銷,但是引進生產這樣的設備就要十萬元,這個對于剛創業的他來說是個天文數字。陳澤民搞清楚原理,一分錢沒花,用原來做冰糕的鹽水槽生產出來夾心冰淇淋。這項技術就是二次速凍法,這也為以后的速凍湯圓奠定了基礎。 


 
“摳”出來的億萬富翁 
 
 

后來國營廠的夾心冰淇淋出來以后,陳澤民感到無法競爭,決定退出去開發新的藍海。

  

陳澤民是重慶人。重慶的湯圓是包出來的,北方的元宵是干面渲出來的,口感不一樣。鄭州人叫元宵,沒吃過南方的湯圓。陳澤民就開始打起了主意。

  

由于買不起價格高昂的設備,陳澤民又開始發明創造,將生產冰淇淋的設備做了改造,技術就是夾心冰淇淋的“二次冷凍法”。于是,第一顆速凍湯圓在1990年誕生。

  

湯圓一上市就開始熱銷,市場需求量太大,僅靠三全一家的產能根本跟不上。一時間鄭州38家企業開始效仿,這也帶紅了整個產業。

  

陳澤民其實很“摳”,如果說他成功的經驗一是靠愛動腦筋,另外一項就是“摳”。在原始積累階段,除了土造的設備,就連廠房,也是他自己帶著工人自己蓋起來。 
 
  

正是這個“摳”字逼著他去創新、創造:不買貴重的設備,也不在廠房上花費太多的資金,這就給他創造了更多財富。

  

陳澤民自己也說,如果按照一般人的創業習慣,一定要等到什么都具備。但是他不是,正是在一開始沒有耗費很多的資本去添置設備,三全才可以那么快的發展起來。 


 
出身貧寒的“發明家” 
 
  

為什么陳澤民總能想出點子去制造機器?他本身不是工程師出身,這對于一個醫院的副院長來說太過于神奇。

  

陳澤民出生在動蕩的戰爭年代,小學生時期,利用課余時間上街撿廢品支援國家建設。后來走向農村、下工廠參加實踐,業余時間勤工儉學。初中時,對無線電的興趣讓他開始成為一個“發明家”。從礦石收音機到真空管收音機,再到后來的半導體收音機和電視機、錄音機、錄像機,他都能組裝和維修。想了很多的心思搞發明,潮汐發電、半導體的發電、農機自動收割機、萬能車床、超聲波……

  

再后來,他去了“大三線”支援建設,跟著一批同學蓋起了醫院,給當地病人治療各種疑難雜癥,成了一名外科醫生。
 

為了方便照顧家人,他從“大三線”調回鄭州第五人民醫院。由于對于電子設備精通,他居然把一臺報廢的精密X光儀器修復一新,還用業余時間發明了很多的醫療設備,例如自動皮試機等。

  

在創業之前,陳澤民已經是鄭州第二人民醫院當副院長,但他卻覺得業余時間沒有充分利用,太可惜。 


 
轉變 
 
  

剛開始創業遭遇很多阻礙,但是陳澤民想好了,就干。

  

“開始的時候落差很大,外科醫生這個職業很好,我又是醫院的副院長,職位也不低,都是大家來求我辦事。但是自從我下海以后,我的身份轉變了,什么事都得求別人。”陳澤民描述當初的境況。

  

并且,陳澤民的家人對他的創業并不支持,反對的聲音大。家人都認為他是不務正業,冒這么大的風險不值得。“你快五十歲了,工齡快三十年,馬上就可以退休。”也有人建議他病假休息半年,自動轉入勞保系列。

  

但陳澤民沒有受到這些聲音的影響,他決定斷了后路,背水一戰。“等下去可能會失去機會,有后路的話,也不會破釜沉舟。沒有退路可走,只能往前沖。沒有條件,沒有錢,都是靠自己有動力去創造條件。”

  

陳澤民又開始每天睡不著覺,不斷地想發明,改良設備,改良產品,為了讓跟隨者,跟都跟不上。


 
你越是不想賺錢,結果你越賺錢 
 
  

把心放在產品上是陳澤民的生意經,他常掛在嘴上的話是,“你越是不想賺錢,結果你越賺錢。”為什么?他說,要把思想用到產品上,用到怎么為消費者服務上,用到食品的安全上,這樣有了好的產品,有了好的市場,自然而然就賺錢。

  

正因為有這樣的思想,也因為他就這樣做了,雖然三全沒有設備,也沒有廠房去抵押。銀行卻主動給了貸款,財神上門了。

  

1995年,銀行看到三全食品廠門口,各地的車輛帶著現金來提貨,沒貨!要久久排隊,有的還要等十幾天。銀行行長和信貸科長看到生產銷售的旺勁,對陳澤民說,盡管你不符合貸款的條件,我們還是根據你的定單,根據你市場的銷售情況,考慮給你貸款。

  

面對這樣的財神爺,陳澤民卻又犯起了“摳”勁,他沒有排場招待。在銀行行長考察了企業后,陳澤民請他吃了十塊錢一碗的燴面。

  

有人說,銀行肯定不會給他貸款,銀行的行長來了,卻這樣給打發走。而陳澤民心里想的則是,要趕緊回去搞生產。
 
  

這種樸素的精神反倒堅定了銀行貸款的決心。行長說,這是他們有史以來,第一個不要任何擔保,任何抵押,就憑信任的貸款。 


 
專注主業做百年老店 
 
  

在三全同一條街上的鄰居——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,除了經營主業,還搞多元化:搞資本運作、搞房地產,用不安分的跳躍式發展快速追趕三全,成了三全強有力的競爭對手。

  

十幾年來,陳澤民只做速凍食品,三全的擴張之路是否太過保守?陳澤民用了一個比喻,叫做“滾雪球似的發展”。

  

沒搞過多元化,陳澤民不遺憾。在他的觀念里,要打造百年老店就要專注主業。

  

“如果我把精力用到其他方面去,那主業肯定要受影響。現在把精力、時間、財力全部集中到主業上,天天動腦筋,結果是非常不一樣的。”陳澤民說。

  

“如果在主業上還有發展的空間,我還是要圍繞著主業不斷地發展。如果在能力富余的情況下,我們主業已經達到某一個點的時候,也許我會介入其他的行業。”陳澤民并沒有把話說死,“那就是到時候看,起碼近幾年我們不會搞別的行業。” 

 

“也許有人說我是保守,但是我說最關鍵的是持久。”陳澤民對他的創業之路是這樣總結的。“搞什么事都要專注,以小博大,什么大事都是從小做起,從基層做起,一點一點,不要貪大求洋,不要好高騖遠。這樣的話,穩中求快,在發展的同時,一定要穩字當頭,一步一個腳印,扎扎實實的,不要冒進,要穩穩當當。” 
 
     
 
不留遺憾 
 
  

如今,作為三全食品創始人的陳澤民已經從一線退了下來,把接力棒交給了兩個兒子。但這并不意味著三全是傳統的家族企業,

  

企業剛起步的時候,大家都把陳澤民叫做陳師傅。他對員工都是手把手的教,但是發展到上萬人以后,陳澤民也說,光靠個人的力量是不行了。要靠管理團隊,靠現代化的管理。“所以現在我們請的是一些大的跨國公司的高管,二百多個高管人員來管理我這整個團隊,我個人見好就收,退居二線了。”

  

“我兩個兒子只是占管理團隊人員的百分之幾,他們承擔責任。但是現代化的管理是要聘請有能力的人去做。”

  

而對于兒子們的工作,陳澤民是滿意的。他說,“我沒有什么遺憾,只有欣慰。”

  

“他們更投入,更有朝氣,精力旺盛,接受新事物快,而且思想很活躍,步伐邁得更快了。我非常滿意三全現在的狀況,比我想象的要好。”

  

現在的陳澤民除了是公司最大的股東以外,公司的經營管理,經營活動完全交給了新的領導班子。

  

但是他仍然很忙,有一堆事情要忙活,F在他的身份是全國人大代表、全國工商聯農業產業商會的會長。他說,“要履行很多社會的責任,搞調研,為農業做一些呼吁,向政府要一些政策,替農業企業排憂解難。”  

 

編輯手札

 

采訪這位老先生感覺是非常心靜。他是一個有故事的人。聽他過往經歷的時候,會感慨他的專注,穩當踏實。

  

他的高齡創業成功絕非偶然,雖說是五十歲才開始創業,但關于創業的積累其實從兒時就開始,這種積累不是財富方面的“第一桶金”。而是更加寶貴的“內心的財富”,有了這些成功其實是必然。那就是他淵博的知識面,永不停息的創新力,和他吃苦耐勞精神,還有不懈的堅持。

  

正是這些讓他白手起家,讓他可以把湯圓、水餃、粽子這樣的傳統食品做的如此時尚。

  

他的成功可以復制,也不可以復制。時代造就英雄,那個時代賦予他的機會和精神,也許現代的人很難有。

  

但是他的故事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想要成功的人非常值得學習的。

  

在采訪的最后,請他對他的創業之路做出總結,他說,“那就是,搞什么事都要專注,以小博大,什么大事都是從小做起,從基層做起,一點一點,不要貪大求洋,不要好高騖遠,也不要不注重小事。”(本文亦感謝騰訊《商業人生》欄目支持)

來源:一覽英才網   編輯:潘勇  標簽: 食品飲料  三全食品  董事長 
職業的力量

職業的力量

分享到:

我來說兩句

已有評論0
請登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留言,請 登錄或者 立即注冊

微信掃描分享本頁

微信掃描

關于一覽  |  聯系我們  |  用戶反饋

深圳市一覽網絡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©2006-2013 粵ICP備08106584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:粵B2-20070017